文献条码 |
索书号 |
状态 |
所属分馆 |
所在馆 |
馆藏地点 |
架位号 |
单价 |
套价 |
入库日期 |
操作 |
51192210117076317 |
C624.203/3718 |
在架 |
南江县图书馆 |
南江县图书馆 |
实验中学分馆 |
|
CNY25.00 |
CNY25.00 |
2023-10-07 |
登录 |
订购年份 |
验收类型 |
验收期数 |
验收数量 |
验收日期 |
未找到数据 |
000 oam2
001 __ 000124750
005 __ 20231007104458.1
010 __ ■a978-7-301-11603-6■dCNY25.00
100 __ ■a20090204d2009 em y0chiy0110 ea
101 0_ ■achi
102 __ ■aCN■b110000
105 __ ■aac z 000yy
106 __ ■ar
200 1_ ■a中华人文精神读本■9zhong hua ren wen jing shen du ben■e青少年版■i秋■f汤一介主编
210 __ ■a北京■c北京大学出版社■d2009.01
215 __ ■a192页■c图,肖像■d23cm
225 2_ ■a中华人文精神读本
330 __ ■a近几年来,“人文精神”成为大学生和青年们的热门话题之一,他们想在学习专业的同时,获得较多的人文知识,并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。于是,有些高等学校先后开设了“人文讲座”和“人文选课”。我作为大学的教师,看到这种现象,出自内心地感到高兴。这种喜悦之情并非由于我的职业(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的教学与研究)使然,而是基于一种教育观念,即: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仅要有专业知识,而且要有较深厚的人文知识,懂得祖国和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概貌。也就是说,人文基础学科——文学、史学和哲学的知识,对于跨世纪人才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。人文基础学科虽然不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,但是,它们有助于人们高尚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健康审美能力的培育。
461 _0 ■12001 ■a中华人文精神读本
517 1_ ■a青少年版■9qing shao nian ban
606 0_ ■a人文精神■x青少年■j课外读物
690 __ ■aC624.203■v4
701 _0 ■a汤一介■9tang yi jie■4主编
801 _0 ■aCN■b91MARC■c201309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