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学遗产六讲/白寿彝著
标准编号:7-200-05074-1   
主要著者:白寿彝著   
出版信息:       
载体形态:235页 ; 20cm
价格描述:CNY13.00
主题词:史学,史学  
相关资源:
 

内容摘要

本书收录了作者论史学遗产的六篇代表性论文,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学遗产的方法,及研究对象等。
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
00000090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003404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005649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017830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100095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100096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100097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100098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00100099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城北路分馆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51192210101011510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儿童馆 1楼27架A面1列1层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51192210101011511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儿童馆 1楼27架A面1列1层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51192210101011512 K03/2652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儿童馆 1楼27架A面1列1层 CNY13.00 CNY13.00 2020-03-12 登录
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
未找到数据
000    nam0
001 __ 010311162909
005 __ 20200311162909.0
010 __ ■a7-200-05074-1■dCNY13.00
100 __ ■a20200311d    em y0chiy0110    ea
101 0_ ■achi
102 __ ■aCN
105 __ ■ay   z   000yy
106 __ ■ar
200 1_ ■a史学遗产六讲■f白寿彝著
210 __ ■a北京■c北京出版社■d2004
215 __ ■a235页■d20cm
225 _2 ■a大家小书
330 __ ■a本书收录了作者论史学遗产的六篇代表性论文,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学遗产的方法,及研究对象等。
606 0_ ■a史学,史学
690 __ ■aK03■v5
801 _0 ■aCN■bNJXTSG■c20200311

《谈史学遗产》一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学遗产的方法。关于研究对象,作者从七个方面作了概括,即归纳了史学遗产中的主要成就,并将其比喻为一个个“花圃”。这就是:中国史学上有关基本观点的遗产,包含历史观、历史观点在史学中的地位、史学工作的作用;史料学遗产;历史编纂学遗产;历史文献学遗产;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成果;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;厉史启蒙书方面的遗产。关于研究史学遗产的必要性。作者指出:一,研究史学遗产,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;二,研究史学遗产,可以逐步摸索出来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;三,研究史学遗产,可以把历史上人们提出来的一些史学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资料,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。这些见解,在今天看来,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。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史学,自1901年梁启超发表《中国史叙论》、1902年发表《新史学》对中国古代史学进行激烈的批评后,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中国古代史学始终处于不被重视以至被否定的地位。白寿彝先生在1961年撰写此文,这在当时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见识,而且要有理论上的勇气。

作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五篇文章,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,即历史观点、历史文献学、历史编纂学,历史文学。

白寿彝(1909―2000),字肇伦,又名哲玛鲁丁,河南开封人,回族。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,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、中央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,致力于中国民族史、中国史学史及中国通史的研究。主要著作有《学步集》、《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》、《白寿彝史学论集》、《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》、《中国史学史论集》等,主编有《中国通史纲要》、《史学概论》、《回族人物志》、《中国史学史教本》、《中国通史》等,视野恢宏,器识卓越,是著名的历史学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