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者的人间情怀:跨世纪的文化选择/陈平原著
标准编号:978-7-108-02765-8   
主要著者:陈平原著   
出版信息:       
载体形态:245页 ; 23cm
价格描述:CNY22.00
主题词:随笔  
相关资源:
 

内容摘要

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
00017631 I267.1/7417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成人馆 2楼12架B面3列6层 CNY22.00 CNY22.00 2020-03-12 登录
00024181 I267.1/7417 在架 南江县图书馆 南江县图书馆 成人馆 2楼12架B面3列6层 CNY22.00 CNY22.00 2020-03-12 登录
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
未找到数据
000    nam0
001 __ 010311163034
005 __ 20200311163034.0
010 __ ■a978-7-108-02765-8■dCNY22.00
100 __ ■a20200311d    em y0chiy0110    ea
101 0_ ■achi
102 __ ■aCN
105 __ ■ay   z   000yy
106 __ ■ar
200 1_ ■a学者的人间情怀■e跨世纪的文化选择■f陈平原著
210 __ ■a北京■c三联书店■d2007
215 __ ■a245页■d23cm
225 _2 ■a学苑话题
606 0_ ■a随笔
690 __ ■aI267.1■v5
801 _0 ■aCN■bNJXTSG■c20200311

在我先后出版的十几种随笔集中,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一书印数不多,影响却是最大的。十年前由珠海出版社初刊,印数五千,此后未再重印,但不时能在论者的引述或评议中露一露面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为书题的那篇文章。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最初发表于1993年第三期的《读书》杂志,日后被收入各种选本。如此“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”,必定“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,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”,洪子诚的《中国当代文学史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9)正是从这一角度,谈论诸如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这样的“学者散文”。除了是“另外一种散文”,还牵涉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,史家偶尔论及时,褒贬不一。

本书新旧杂陈,按篇幅计算,大约是对半开。第一辑全属旧文,选自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;其余三辑,也有些录自《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》、《掬水集》和《文学的周边》。此四书原本印数就少,以后也不打算重刊了。不以“文采风流”著称,我的随笔集,希望适应读者阅读趣味的变迁,还是“专题化”为好。除第一辑按写作时间编排外,其余三辑的划分,兼及论述主旨与文章体式。

选择集中二文,凑成正副标题,不完全是偷懒,也自有深意在——前者指向学术精神,后者关涉论述策略。所谓“学者的人间情怀”,就是我文章中再三表述的,“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‘表态’,而不过分追求‘发言’的姿态和效果”。至于谈论当下的“文化选择”,不满足于就事论事,喜欢“跨世纪”,回到我所熟悉的清末民初,则带有明显的专业印记。集中各文的长处与短处,均与此学术思路相关。

  ——陈平原